赌五毛钱的,明年五一会放几天假?
【品橙旅游】第一个4天的五一假期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问题是,明年五一会放几天假?这真是个谜。
多 变
在所有的法定节假日里,“五一”可以算是最“命途多舛”的了。自诞生之日起,已经有过4次变化。
1949年诞生了第一个五一假期,当时只放1天假,放假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让人旅游,而是真心诚意地庆祝劳动人民的节日。
1999年,诞生了第一个五一黄金周。国务院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增加公众法定休假日。黄金周共有三个,春节、五一和十一。这一新政立刻起到了巨大的刺激消费的作用,旅游市场更是爆发式增长。“假日经济”的概念也开始走俏。
2007年,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出炉,五一缩短变成3天小长假。在此之后,虽然民间一直有声音呼吁恢复五一黄金周,但官方一直未作调整。
到2018年底公布2019年放假安排时,人们发现五一不再调整连休,只剩下1天假。
但3个月后,全国“两会”开完后,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发布《关于调整2019年劳动节假期安排的通知》,五一假期又变成4天。据说,跟“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强烈呼吁有关。
梳理完这些变化,可以清晰地发现,五一是最具“能动性”的节假日。
对比其他节假日,春节和国庆节的七天假期是稳如泰山的。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7天都嫌短,有人甚至翻出史书,论证明清时期春节放假整整一个月。国庆节也意义重大,而且下半年本来节假日就少,就靠十一黄金周扛起假日经济的大旗,缩减的可能性也比较低。
2007年调整方案中新增的中秋、清明、端午小长假,是肩负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诞生的,有了之后再取消,势必引发争议,而且本就只有1天,看样子也只会更长,不会更短。
看来看去,只有“五一”不那么关系国人的敏感神经,也没有那么重的历史与文化使命感。所以,每当节假日需要调整时,首先拿“五一”开刀也不足为奇了。
也正因此,多变的“五一”假期也成为多种特殊的象征:公民休假权利与经济社会运转之间的角力与平衡;巨大的假日消费市场与拥挤混乱破坏等社会成本消耗之间的矛盾纠结;黄金周集中休假与分散式带薪休假艰难缓慢的平衡……
只要这些矛盾依然存在,“五一”休几天就依然存在变数。
纠 结
每个集中的大长假、小长假过去,人们都会讨论一遍假日经济的利与弊。虽然看起来很老套,但人们对于解决方案依然一筹莫展。
这个首次出现的4天假期,介于黄金周与小长假之间,恰好像一面放大镜,把假日经济的利与弊都照得格外明显。
利是巨大的消费力和经济拉动效应。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2019年“五一”假日期间,中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1.95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增长13.7%;实现旅游收入1176.7亿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增长16.1%。
对比不久前为期3天的清明小长假,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1.12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78.9亿元。仅1天之差,两个数字就分别有8000多万人次和近700亿元的差距。
再对比去年五一小长假的数据。2018年为期3天的五一假期,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1.47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871.6亿元。1天之差,差距同样明显。
多放一天假就能创造这么多GDP,任谁都会心动。
但弊端同样明显。在旅游收入之外,由于集中出行造成的交通拥堵、景区拥挤、安全隐患、消费纠纷等等,其实都在造成巨大的社会成本消耗。
就拿这个五一假期来说,各大知名景区异乎寻常地拥挤,基本个个都人满为患。无论是展馆、厕所还是餐厅,到处都要长时间排队,游客疲惫不堪,一个大喊“后悔出来玩”的游客甚至变成了网红。仅5月1日一天,北京八达岭长城就清理固体垃圾7.2吨、液体垃圾11吨,为此投入了150名保洁人员。有游客在刚发生过重大火情的四川凉山林区点火野炊,惊动当地森林公安部门出动并组成
调查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格聂之眼”周边的植被遭越野车队碾压,需要10年以上时间进行自然恢复。
这些都是隐形的社会成本,甚至是难以衡量的成本。
长时间以来,政府对于关于假日经济的利与弊一直处于纠结之中。在2007年进行法定节假日调整时,官方给出的取消五一黄金周的理由就是这样的:节假日安排过于集中,三个“黄金周”中,人员流动数量逐步增加,交通拥挤,旅游安全隐患增大。通过调整,希望有效避免因出行过于集中对社会和经济造成的冲击。
虽然如此,但是当人民群众、专家学者、两会代表委员们都在呼吁一个更长的五一假期时,国家还是体贴地认同了,而且贴心地“买三赠一”。
矛盾怎么解决?还是等到下一次长假过后再讨论吧。
猜 想
话说回来,明年的五一究竟会放几天假?可以尝试猜想一下。
从日历来看,2020年5月1日是个星期五,最方便也最说得过去的办法,就是连上周六、周日,仍是3天小长假。
虽然本质上还是放1天,但只要连起来,大家似乎就能接受了。
不过,有了今年“变1为4”的先例,如果到时候人民群众再振臂高呼,会不会还有变数?2020年的五一,是休1天、3天、4天还是7天?
谁知道呢!